“穷人生育就是犯罪”这句话,可能会让那些为了每天生活疲于奔命还振臂高呼“生育是基本人权“的人感到不适。但我想说,谈论人权你首先得是个人,自己的生活都整明白还要把整别人当成是自己的权利,首先你就不是个人。对于选择生育的穷人来说,孩子不过是他们买的一张彩票、养老的工具。
贫穷不仅是物质的匮乏,还有精神的荒芜,不幸的是,物质贫穷与精神贫穷往往互为因果,二者并存。
物质贫穷的人缺乏维持基本生存必须的物质资源:良好的居住环境、教育、医疗等等。这会严重的限制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,并常常伴随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和对未来强烈的不确定感。长期的物质贫困会侵蚀个体的精神世界,使其陷入习得性无助、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之中。为了生存而挣扎,个体可能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富足,甚至可能为了短期的物质利益而牺牲长远的价值观念。如今互联网上抑郁、焦虑之类的标签如同时尚单品一样,不少人将其贴在自己的主页上,究其原因就是单纯的贫穷,说白了就是卡里没钱。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“金钱可以治好99%的精神病”这句话的时候,深以为然。
物质贫穷的人也往往更容易陷入精神的贫瘠。他们缺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,难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;他们身处信息闭塞的环境,难以接触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;他们可能在日复一日的劳碌中耗尽心力,无暇进行自我提升和精神追求。精神的贫穷反过来又会加剧物质贫穷的代际传递。缺乏远见、短视的行为模式,对教育和知识的轻视,以及难以摆脱的“贫困陷阱”思维,使得他们更难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,他们的后代也更容易重复父辈的困境。
穷人面临着认知和资源的双重局限,他们难以像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那样,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。认知上的局限会体现在育儿观念的落后、缺乏科学的养育方法。因为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,他们难以对孩子的学业和人生选择有所帮助,甚至无法为孩子提供榜样的力量。
资源上的局限则是更直接更残酷。缺钱使得他们难以负担孩子所需的医疗、教育。孩子可能因为营养不良而体弱多病,可能因为无法及时就医而留下健康隐患,可能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,也可能因为缺乏艺术、体育等方面的培养而错失发展潜能的机会。更重要的是,贫困家庭往往居住在社会资源匮乏的社区,周围的环境可能充斥着负面因素,例如治安混乱、教育资源落后、缺乏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等,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,他们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同龄人,更难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。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,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。他们的人生轨迹被父辈的贫困所限制,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。